(原市建总离退休干部:党岁娴 )从1978年参加工作到今天整整40年了,我从一个喜欢文学的热血青年转眼间已是年过花甲的奶奶,40年的巨变真的令人感慨万千。40年前,一个伟大的新时期的设计者——邓小平代表亿万人民顺应历史潮流,打开了改革开放的大门,中国从此走向世界,世界从此认识中国,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也从此开始,我的生活也是从农村走向城市,亲身经历了这个伟大的时代。下面就从身边衣食住行的变化,记录一下时代变迁。
行的变化。由闭塞受限到舒适快捷。我的家乡在距离西安20华里的西郊,隶属长安区管辖。小时候听到村里长辈、大哥哥、大姐姐们谈到西安的繁华,听他们说去西安电影院看电影了,总是想去西安城里看看(看一场电影)。农村看电影,要跑很远到邻村去看,还挤不到跟前,要么就要半下午搬凳子坐下占位子。女孩子爱美,买件漂亮衣服,也要缠上几天父母才能同意。那时的西安,对我来说是那么的渴望。总算有一天,父亲作为一种奖励,带我第一次来到西安,看到了钟楼、鼓楼。坐在自行车的后架上,那种高兴和自豪至今想起来都历历在目,来回花费几乎一天的时间。而现在村里已整体拆迁安置,住进新建成的小区,小轿车进入家家户户,地铁已直接到家门口,快捷、舒适、方便,再也不早出晚归了。
住的变化。参加工作时,家里虽然盖起了大瓦房,但村子里的道路依然泥泞不堪,遇上雨雪天气要出门,那真是难啊!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,为了回家方便,父亲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。有一次在回家路上,突然下起了大雨,全身淋湿不说,只是那辆带来方便的自行车,此时已是大麻烦,推又推不动,轮子里沾满了泥巴,只有扛起来,无奈力气太小急得直哭。幸好遇上村上的大伯才将我的自行车扛回家。看看现在,老家门前八车道,路旁有路灯和绿化景观,回到家里和住在西安没什么两样。近几年又新增了几处游览的景点,昆明池、诗经里、沣滨水镇等,到了节假日和周末,游人如织,西安人也纷纷带家人去游览,好一幅幸福、繁荣的景象。
再说说我家门前学校的变化。2018年春节期间,偶遇一位中学同学,相约去了我们就读的中学,那破旧平房,那时玩的体育器械都被现代化的沣东一中所代替,我们一点老旧的影子都没有找到,变化快得让我们目炫。看看操场上孩子们龙腾虎跃的身影,欢笑声洋溢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,在明亮的教室里,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,多媒体教学声情并茂,内容丰富。在这样的学习条件下,学生们可以尽情的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、探索。我们国家40年的变化太大了,走在学校的操场上,自豪感、幸福感油然而生。
变化最大的,就是通讯了。伴随着改革的春风,人们信息传递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。由鸿雁传书到人远天涯近,移动电话、网络通讯已成为日常最主要的通讯工具,我国已成为全球移动电话用户规模最大的国家。记得70年代中期,我在外地上学,弟弟在部队服役,都只能写信,信在路上都需要四天左右才能收到。毕业时因行李太多,家里没有及时收到信,没人去车站接站,晚上12点才回到家,母亲担心得直掉眼泪。现如今,无论走到哪里、哪个大中城市,电话、微信随时联络,远方父母随时见,没有了相思之苦。我那87岁的老母亲,在接听儿孙们的视频电话时,总是乐得合不拢嘴。真是国家越富强,老百姓幸福指数就会越高啊!
40年的努力拼搏,40年的沧桑巨变。改革开放,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;改革开放,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。展望未来,我们有理由相信,中国的明天会更好,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。在这里我要说:厉害了,我的国!自豪了,我的大西安!
评论
全部评论
共{{commentCount}}条{{rs.Msg_Content}}